欢迎您来到深圳市金话筒翻译有限公司!
联系方式
在线咨询
在线下单
连毛大庆都译书了,职业翻译的饭碗还端得稳吗?
来源: | 作者:pro4ae997 | 发布时间: 2017-11-22 | 1575 次浏览 | 分享到:
相信很多人对毛大庆这个名字不陌生。他曾任万科集团高级副总裁,后辞职创立优客工场。他热爱跑步,参加各种马拉松,还成立了“毛线团公益跑团”......


相信很多人对毛大庆这个名字不陌生。他曾任万科集团高级副总裁,后辞职创立优客工场。他热爱跑步,参加各种马拉松,还成立了毛线团公益跑团。他还写过书——《永不可及的美好》、《无处安放的童年》。


他是企业家作家、专业的跑者,除此之外,他还有个身份:译者


是的,他翻译过书。第一次知道毛大庆这个身份,是在书店偶遇他的译作《鞋狗》。这本书是耐克(Nike)创始人菲儿·奈特(Phil Knight)的亲笔自传,英文名是Shoe DogA Memoir of the Creator of Nike.


这本自传讲了两大要素:作为创业者创立耐克的艰辛历程、作为跑者对跑步的热爱与执着。本书至少有以下三个读者群会感兴趣:耐克鞋粉、专业跑者、企业家或创业者。


那么,很多人会好奇,为什么译者是他,而不是专业翻译或者运动行业专业人士?


在一次新书分享会上,推出本书中译本的湛卢文化创始人陈晓晖说,选择毛大庆是因为他与奈特有两个共同的标签——“企业家跑者。那么,毛译的质量如何?


毛大庆说,翻译这本书用了大概四个月,然后出版社邀请很多鞋粉进行修订。具体操作层面,毛大庆说,先读懂每一段,然后写出来,某些不清楚的地方略过。


在专业译者看来,以这样的流程完成初译,用不着对比原作基本上可以推断,若按翻译标准去较真,毛译根本不可能及格。豆瓣上有网友说:中文版出来之前看了一部分原版,此版翻译实在是不敢恭维。其实,毛大庆自己也说,一位看过原著和中译本的朋友问他,你写的吧?(重音在哦)


对专业译者而言,如果一个人既看过英文原版又读了他的译作,然后问这是你的?多半是感觉他的译文偏离了原著,近乎再创作了。从翻译角度,这样的评语等同于负分,滚粗!


但是,多数读者觉得译得好。豆瓣上有读者表示读后深受鼓舞,有的感慨万千,甚至落泪。用湛卢文化陈晓辉的话,毛译给书赋予一种气质


毛大庆不是专业翻译,他翻译《鞋狗》也绝不可能要为翻译事业做点贡献,他不可能以专业翻译的职业标准去细细推敲每一个词、每一个短语,他只须确保读懂原文并把菲儿·奈特的创业精神如实地传递给读者,读者就买账。我相信身为创业者跑者的毛大庆做到了。


这种情况下,拿翻译批评的眼光和标准去评判译文,多少有点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味道。


我们真正需要关注的是,一个根本不是专业翻译的企业家主动翻译英文自传,这种现象本身难道不值得翻译界深思么?而且,很多时候,非专业翻译跨界译书,比科班出身的译者更有市场。


有读者说,看了第一页就被吸引了,这真的只有热爱跑步的跑者才能翻译出来,还以为菲儿·奈特是用中文写的呢。


毛大庆说,挺喜欢翻译,因为这个过程可以逼着自己读完一部英文作品。


因为喜欢一部作品,愿意把它翻译出来,这样的非职业译者其实不在少数。能读懂外文的人都可以说是潜在的译者,他不一定学过必要的翻译理论和技巧,也不一定具备足够的翻译实战经验,但他完全可以按照自认为的信达雅标准去翻译。但请注意,这样的译作不一定经得起专业主义的考验,却可能经得起市场的考验。《鞋狗》一书受到鞋粉、跑者、创业者追捧就是例证。


出版方选择让拥有企业家跑者两个标签且英文还不错的毛大庆翻译《鞋狗》,是相信他的译作会更有气质,更能打动目标读者群,也就更有市场。当市场起关键作用时,真正威胁职业翻译饭碗的不是Google Translate,也不是同行,而是越来越多的跨界译者。


翻译民主化是好事还是坏事,究竟利大于弊,必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。但有一点是肯定的,职业翻译面临着不转型就丢饭碗的压力。


借用《鞋狗》里的一句话:


懦夫从不启程,

弱者死于路中,

只剩我们前行,

一步不能停。